从古诗文教育现状看“道德文章”的价值和意义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几乎所有人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对于广大老师、学生和家长而言,这种改变尤其剧烈,堪称是革命性的。家长们走进和融入学生课堂和学习的程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候。尽管此前很多老师已经不改作业,不好好讲课了。作为一名初中生的家长,我也同样如此。这让我更加真切地感受了当下的教育,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也更加坚定了我过去的认知和决心。

记得我们家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有这么一道语文作业题:用“南”字组词。我们家孩子组的词是“河南”,其他学生组的词有“湖南”、“海南”、“南方”、“济南”、“南海”等。结果老师全给打了叉,理由是正确答案应该是“江南”。我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还是一位老教师告诉了我答案:课本中有“江南”的课文,所以必须回答“江南”。如果任由孩子们自己乱组词,万一考试中组错了,就会被扣分。听了这样的回答,我简直哭笑不得。无独有偶,网上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个学生问自己父亲:“《三国演义》中最有智慧的人是谁?”父亲回答:“是卧龙。”结果孩子的作业被判定为错误,理由是标准答案应该是“诸葛亮”。而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学生的父亲还是位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由于这样的经历或见闻太多,再加上对一些学校,尤其是培训机构的调研,最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当下的所谓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基本上等同于教学,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应试教学。在众多科目中,问题最突出,最严重的则是语文,尤其是其中的古诗文部分。不论平时还是疫情期间,老师布置的古诗文作业都一样,除了背诵就是抄写。如果仅是原文的背诵抄写,那自然没有问题,而且相当必要。但遗憾的是,要求背和抄的却往往是“鉴赏”、译文等的“标准答案”。

image

或许有人会说,学生不牢记注释和译文等,怎么能理解古诗文的意思呢?显然在这些人看来,注释和译文的意思,就是古诗文的原意。这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孔子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思是说书本不能完全传达语言,语言不能完全传达意思(思想感情等)。古诗文的语言,是最为凝炼的语言,其中所浓缩的“意”怎么可能通过简单的注释译文来传达呢?更何况很多注释译文,只是大体近似于,或部分近似于古诗文的原意呢?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学习古诗文不需要注释。恰恰相反,不但需要注释,而且必须是详尽精审的注释,否则没有古汉语基础的人,将永远无法走进古诗文。但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注释和译文(笔者一直称为“意解”)只是一个中介,它们绝对不是古诗文本身,也不可能完整表达古诗文的内含。这可以用禅宗“指中月”的说法来作个比仿:有一个人不知道月亮在哪儿?另一个人用手指指给他。前者因而知道了月亮。手指只是个中介,而不是月亮本身。发问者的真正所求是月亮,而不是手指。如果他认为这个手指可以让他找到月亮,因而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手指上,那么他将永远无法得到月亮。对古诗文的注释或意解,充其量也就是一根“手指”。在当下,还常常可能是一根瞎指的手指。具体可参考发布于“道德文章”的《<中学诗词详注>书籍简介》和《这样的教材怎么能让人放心》。我们怎么能把这些作为古诗文教育的重点乃至全部呢?这样的古诗文教育,又如何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学好古诗文,爱上古诗文呢?如果连古诗文这样的文化瑰宝都学不好,不喜欢,那么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又将向何处建立呢?

学校如此,培训班更甚。《中学诗词详注》和《幼学琼林详注》出版后,有朋友出于好意,介绍我们与某个号称拥有三万学生的“大语文”培训机构的老总和首席讲师接触,目的是看能否相互合作。那位首席讲师随手翻了翻《幼学琼林详注》,便煞有介事地下结论说:“这个书嘛,教小学生有些深了,教初中生又太浅。”我们当时就惊呆了。要知道这套书中所包含的文史知识,可是连中文系研究生都可以有所借鉴的呀。对于非中文系人士来说,就算是大学教授,也常常会自叹“没文化”的。难道这位自称教学三十年的老教师和他的学生们的水平已经高到了这等地步不成?谈到《中学诗词详注》,我提议应该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一些古代诗词常识,并尝试习作,这可以提高学生对古汉语及古诗文的熟悉感和了解程度。这位老师也表示赞同。但当谈到平仄和押韵问题时,这位首席讲师就再次语出惊人了。他居然信心满满地说:学生习作都必须押古韵。我问道:“孩子们能做到吗?连王力先生这样的大家都不得不承认,现代人掌握古声韵,除了熟记之外没有什么捷径。您打算如何让学生做到呢?”这位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做不到也得做到,我的课就是这样的。”我彻底无语了。我猜可能这位“专家”根本就不知道《幼学琼林》,也应该不知道格律和古今音演变。他所教的“大语文”,不可能“每堂课都包括字词句、段篇章、诗词赋”。充其量也不过是死记硬背罢了。最后该机构的两位领导向我提出一个要求,把两套书中的知识点出成考试题并注明标准答案,以便按进度考试或布置作业。我出于礼貌没有拒绝,但之后就再没什么联系了。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其他语文培训机构的情况,也都大同小异。

image

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作为一门课程,它应该是用来培养语言文字能力,提升语言文素养的。而现在的语文教育教学,尤其是古诗文教育教学,却是这个样子。孩子们怎么会提高语言文字能力呢?怎么可能感受汉语言文字之美和古诗文之美呢?不用做太多调查,只要看一看时下年轻人句句不离“然后”的汉语表达和交流现状,就知道我们的语文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了。

有感于此,我们以“读经典,明道德,学诗文”为出发点,开发了“道德文章”这款软件。从内容上说,该软件包括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历史典籍、蒙学经典、教材课文、文学等中华文化经典中的多个方面。从功能而言,该软件包含书籍全文精确检索、文章全精确检索、作家检索、格律查询与检测、韵部查询与检索、字典词典、知识问答等。具体可参考该软件相关介绍文章。

基于这些内容和功能,我们认为,通过使用“道德文章”,或有望帮助当今的古诗文教育产生或实现如下变革:

一、从灌输式教学向探究式教学转变;

二、从依赖性学习向互动式学习转变;

三、从空谈理论向理论实践融合转变;

四、从课堂集中教学向生活化教育转变。

限于篇幅,本文对上述变革不作深入讨论。只举一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image

学生要学习一篇古诗文,首先要过的是生字生词关。“道德文章”中的字典词典功能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可以在预习时先进行查询。自己无法确定的,还可以就查询结果与家长或同学讨论。对于大家都难于确定的读音和意项,则可在读书笔记中记录下来,最后统一向老师提问。除了普通的生字生词外,古诗文中还包含很多典故。“道德文章”中收录的典籍,是这些典故的重要出处或来源。其中的《幼学琼林》,更是汇集了大量古代文史知识和典故。学生初步查询后,还可以再通过全文精确检索功能,直接查阅其原始出处。这对于充分理解这些典故及其用法显然是非常有用的。经过这两个环节,学生应该已经对所学古诗文有了一定熟悉和了解。老师在课堂上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讲解创作背景、思想感情、表现手法、音韵格律等。这样的教学显然能让学生对古诗文更有兴趣、更多了解。经过这一环节后,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理解与老师一起来解说古诗文大意,也就是过去所说的翻译。之后再经过讨论,取众人之长,汇集成所谓的“译文”。相信这样的译文更容易被学生记住并领会。而交流讨论的过程本身,也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素养将由于这些而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最后,还可酌情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练习,这既是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也是对此前学习的另一种方式的巩固。“道德文章”中的韵部查询与检索、格律查询与检索、全文精确检索功能,无疑又将是学生习作的得力助手和参照依据。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将不断增强,对古诗文的探究与练习也会逐渐增多,并完全有可能最终真正融入其日常生活。至此,古诗文教学也才称得起古诗文教育。这样的古诗文教育,也才是真正的古诗文教育。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