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详注》书籍简介

书籍介绍

《幼学琼林详注》是对《幼学琼林》进行详细注释的一套中华传统文化普及读物。

《幼学琼林》是一部内容丰富、分类齐全的古代蒙学读物,被誉为古代蒙书的大成之作。初名《幼学须知》、《成语考》、《故事寻源》《帮事群芳》等。其成书年代及作者问题较为复杂,至今尚无确切定论。历代版本多题为明末程登吉著。经清乾隆年间出版家邹圣脉、民国时叶玉麟、蔡东藩等多人增订,最终定名为《幼学琼林》。

该书以骈体、对偶的文式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书中包含大量著名人物、天文地理、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释道鬼神等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常识及成语典故,对于古人来讲也是难得的基础读物。对于现代人而言,更是学习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小百科全书”。所以有人说:“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会读书”。

image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幼学琼林》中的很多典故和文化知识,现代人已经非常陌生,甚至闻所未闻。于是就出现了很多以讹传讹、令人啼笑皆非的尴尬和难堪。譬如“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本来说的是天上的大火星(心宿二)在黄昏时已经从中天向西下落,意思是秋天到了,天气开始转凉了。而现代人则往往用这句话来形容天气炎热。再如“朝三暮四”本来是《列子》和《庄子》中的一个典故,本是指以欺诈机巧愚弄别人,而到了许多现代人口中,却成了喜新厌旧、用情不专的意思。又如“莘莘学子”,本来的意思就是众多学子,而现代很多媒体在使用时还要再加上“众多”、“许多”、“万千”等。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可见,如果没有准确明晰的注释和讲解,现代人是很难有效学习和正确理解《幼学琼林》的。更不要说将这些文化语言素材用于自己的日常交流和诗文写作了。而另一方面,由于《幼学琼林》涉及面广,知识量大,加之其蒙学读物的身份,市面上一直没有出现对其进行全面、系统注释的读物。能见到的一些注释,往往不是蜻蜓点水,就是张冠李戴。甚至对很多典故,干脆采取回避、捏造的做法。更有甚者,直接用一些与原文无关的所谓故事滥竽充数。

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由这种热爱所激发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幼学琼林详注》的作者,不辞劳苦,不计个人得失,以严谨求真的态度,经历两年多时间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对《幼学琼林》全文的详细注释和译解。于是就有了《幼学琼林详注》这套书。

image

书籍注释

本书以作者2017年发布于“指学经典”手机应用上的初稿为底本,在借鉴前人及今人成果的基础上,本着“详审求真,应注尽注”的原则,重新查阅原始文献典籍三万余处,撰写注释四千多条。不仅澄清了很多前人语焉不详的地方,补充和纠正了前人的遗漏和错误,而且还特别指出了很多现代人误解已久,以讹传讹的地方。如《叔侄》篇中有一句:“吾家龙文,杨素比美侄儿。”本书并未沿袭流行的前人说法,而是给出了下面的注释:

龙文:骏马名,也用来比喻才能出众的儿童或年轻人。语见《汉书·西域传赞》:“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 颜师古引用孟康的话解释说:这是“四骏马名也。”

杨素:字处道,文武双全,隋朝开国功臣,也是隋炀帝时的大权臣。此处所说杨素称赞侄子的事情,不知出处。而《北齐书》中有一段记载却极为相似。据《北齐书·杨愔(yīn)传》记载,杨愔小的时候,他的堂兄杨昱非常器重他,曾对人说:“此儿驹齿未落,已是我家龙文。更十岁后,当求之千里外。”

又如“范丹釜中生鱼,破甑生尘。”这是《贫富》篇中的一句。本书给出的注释中就包括如下内容:

范丹:《后汉书》作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今河南民权)人,东汉名士,清廉楷模。汉桓帝时曾任莱芜长。因受迫害而生活贫困,家中时常断炊,乡里人作歌谣讥笑他说:“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事见《后汉书·范冉传》。

对于重要的典故或词汇,本书都注明了典源、出处、寓意、用法等。从现代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提升语言储备的角度而言,这些无疑都是必须而重要的。

书籍目录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按原书编目。共分四卷三十三篇。具体如下:

卷一
天文 地舆 岁时 朝廷 文臣 武职

卷二
祖孙父子 兄弟 夫妇 叔侄 师生
朋友宾主 婚姻 妇女 外戚 老幼寿延
身体 衣服

卷三
人事 饮食 宫室 器用 珍宝 贫富
疾病死丧

卷四
文事 科第 制作 技艺 讼狱 释道鬼神
鸟兽 花木

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篇的题目并不是该篇内容的概括,而只是这一篇的关键词或核心词。该篇的内容或者是这一核心词涵盖的范畴内的知识和典故,或者是以该范畴内的人事物为素材的知识和典故,又或者是以该范畴内的人事物为关键词的知识和典故,等等。如“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这是《天文》篇的第一段,其中所包含的《周易》中的太极阴阳八卦思想、 庄子的混沌鸿蒙理念、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中国古代哲学与文化中的气学说、古代的清浊贵贱理念等,就是中国古代世界观范畴内的知识和典故。再如“分甘以娱目,王羲之弄孙自乐;问安惟点颌,郭子仪厥孙最多。”这是《祖孙父子》篇中的一段,讲的分别是王羲之和郭子仪与他们子孙之间的历史典故。又如“九尾狐,讥陈彭年素性谄而又奸;独眼龙,夸李克用一目眇而有勇。指鹿为马,秦赵高之欺主;叱石成羊,皇初平之得仙。”这是《鸟兽》篇中的一段,虽然提到了狐、龙、鹿、马、羊五种动物,但却并不是讲这些动物本身的知识或典故,而是讲的含有这些动物名称的历史人物或神话传说。

image

其它

在内容安排上,本书采取了随注随译的方式。即先列原文,次列注释,最后列译文的方式。为了方便读者,本书将原文拆分为若干小节,以使每个小节下的注释控制在十项左右。译文并不按照所拆分的小节分列,而是将多个小节合并为一段。这样可以避免译文过于散乱零碎,影响阅读的连续性。此处,本书还在正文(上、下册)之外,附录了纯原文读本作为随书赠品。这主要是为了满足已经充分了解全书内容的读者复习查阅的需求,或者家长老师与孩子共读辅导的需求。

从用途上来讲,《幼学琼林详注》不仅可以作为少年儿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材,同样也可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普及教材。这一点可以从“指学经典”的用户反馈中得到证实:很多用户在“指学经典”看到她的初稿后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但在好评之余,也时常有人发出感慨:“感觉自己就是文盲”、“我们对传统文化太无知了”、“原来自己一直都是错的”、“真正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等等。从此前与各方的交流来看,本书甚至还可以被用于文史或传统文化类教师的初、中级培训。因为现在很多语文、国学、读经老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储备和素养,其实也是远远不能胜任其工作和使命的。很多人真正熟悉的可能也只是学校教材中的那几篇诗文或《弟子规》之类的东西。

出于“一切为读者着想”的原则,本书没有采用与其内容和品质相称的精装设计,而是采用了价格相对较低、便于携带和阅读的平装设计。但这并不意味着本书的印装质量不好。恰恰相反,我们对本书的要求非常高:在用纸方面,本书内文采用的是无工差的70g双胶纸,而不是“有工差”的双胶纸或能让书籍“增厚”却不耐久的轻型纸。所谓“有工差”其实就是克重不足、缺斤短两。至于油墨,本书采用的是纯天然、无毒、环保的大豆生物油墨。这不仅可以避免对读者身体的危害,也能避免对家居室内的污染。总之一句话,本书的各项质量指标,完全符合国家中小学教材质量强制标准。

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尽管我们始终秉持积极、忠诚、严谨、勤奋的态度和作风,但限于学识、时间、财力,以及其它一些令人无奈的原因,本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此诚恳地希望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不吝赐教,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和建议。

image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