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真没那么好

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已经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过在社会上也存在着一些误区,把复兴搞成了复古,把优秀传统文化等同于传统文化。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古代,至少是不了解古代的真相和全貌。因而也就不知道古代社会和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多糟粕和负面的东西。其实古代真的没那么好。在此我们就通过一个实例来看一看。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在他统治时期所开创的“文景之治”也是被津津乐道的盛世之一。他本人也一向以“仁孝”著称。尤其是他的孝行,还被列入了“二十四孝”,成为千百年中国人学习的榜样之一。

他的这些作为,放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当然是有很多可取之处,也值得被称赞,但如果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汉文帝有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叫刘长,并没什么功劳,只是因为他是刘邦的儿子,就被封为淮南王,统治着方圆几千里的国土。由这里我们就能看出那个时代的家族特权已经到了什么地步。而这种毫无公平可言的事情,显然是现代人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image

刘长因为私怨,诱杀了一位侯爵,之后去向汉文帝请罪,汉文帝居然因为所谓的“怜悯”而就此作罢,放过了他。由此我们就能看出当时的法制是多么无力,这是赤裸裸的对公正的践踏,显然也是现代人绝对接受不了的。

刘长倚仗着汉文帝的袒护,越来越骄横,所作所为俨然以皇帝自居,而且为了谋反,还大量随意任免官吏,私藏罪犯。以丞相张苍为首的众多大臣上表请求治罪,汉文帝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不同意。最后迫于压力,勉强同意削去刘长淮南王的封号,却依然准许他带着财物仆从和十多名姬妾去四川服刑。对于一个破坏国家法制、威胁国家统一,企图篡夺政权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保护了。

刘长被放逐途中,绝食死了,汉文帝就下令严惩沿途官吏,原因是他们没有汇报刘长的状态。那时候的交通大家都知道,就算应该汇报,想汇报,也来不及呀!这里哪还有什么“天理国法人情”?

刘长死后,淮南国就不存在了。按理说收归中央也就是了。可当时社会上传出了一首民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汉文帝听到后很伤心。为了不让别人说他处罚刘长是想收回淮南国的国土,他就又加封刘长的几个儿子为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为后世埋下了新的隐患。而这几个人没有立过任何功劳。可见,汉文帝并没有把天下当成天下人的天下,他的仁也主要是在自己家族内的仁罢了。


 目录